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朗读

风流何处有崔庐,委曲此君为我模。
草梦枕仙幽意在,烛奴灯婢故情疏。
偶人飘荡泥何恨,居士神通木谩书。
叶可作冠聊复尔,恨为如意亦何如。

下载这首诗
(0)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译文及注释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流何处有崔庐,
委曲此君为我模。
草梦枕仙幽意在,
烛奴灯婢故情疏。

偶人飘荡泥何恨,
居士神通木谩书。
叶可作冠聊复尔,
恨为如意亦何如。

中文译文:
风流的地方有谁能与崔庐相比,
只有这位君子委曲求全地成为我的楷模。
在草梦中,我枕着仙子,幽深的情意在其中,
但是烛奴和灯婢却疏远了我们的感情。

偶然的人生漂泊在泥泞之中,有何遗憾呢,
而居士们却以他们的神通来书写虚幻的境界。
叶子可以做成冠冕,但这又有何用呢,
即使如意实现了,又能如何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说之对于风流情调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了崔庐,崔庐是一个传世佳话中的美男子,被视为风流倜傥的代表。晁说之以崔庐为比喻,表达了对于风流之地的向往和对于风流人物的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草梦和仙子,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幻想和超凡境界的追求。然而,烛奴和灯婢的出现却疏远了诗人与仙子之间的感情,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隔阂和无法逾越的界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是偶然的,充满了泥泞和不确定性,但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相比之下,居士们以他们的神通来书写虚幻的境界,暗示了他们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思考。叶子可以做成冠冕,但这样的荣耀又有何用呢?即使如意实现了,又能如何呢?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暗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风流情调、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的描绘,表达了晁说之对于人生意义和内心追求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现实与理想、功名与内心满足之间的矛盾和思考。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读音参考

yú jì hé chōng dì zhú fū rén shī bìng jì zǐ wǒ liù shǒu hòu zhēng qí lèi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

fēng liú hé chǔ yǒu cuī lú, wěi qū cǐ jūn wèi wǒ mó.
风流何处有崔庐,委曲此君为我模。
cǎo mèng zhěn xiān yōu yì zài, zhú nú dēng bì gù qíng shū.
草梦枕仙幽意在,烛奴灯婢故情疏。
ǒu rén piāo dàng ní hé hèn, jū shì shén tōng mù mán shū.
偶人飘荡泥何恨,居士神通木谩书。
yè kě zuò guān liáo fù ěr, hèn wèi rú yì yì hé rú.
叶可作冠聊复尔,恨为如意亦何如。

晁说之诗文推荐

丈人在何许,箕外颍中间。明映波心月,清余雨面山。短衣非旧甯,陋巷是今颜。不解湟州去,平超十八班。

何处留春意,歌残烛半红。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

萦回颉颃乱山河,目眩心摇到直罗。待得罗川平直处,晚来荀令恨如何。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据渭浮泾雪浪开,一君五后醉高台。侍臣不解供吟笔,落尽南山万树梅。

多情杨畔儿,芙蓉生绕床。旧屋君未归,蒲池已凄凉。

丹萼瑶英阆苑开,人间何处有琼台。妒嫌弄玉秦王女,讳说南山说楚梅。

征裘不是谢庄衣,何事轻霙故故飞。应是多情要新句,敢酬琼藻触寒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