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耿奎

答耿奎朗读

浮生飘泊委蓬蒿,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答耿奎译文及注释

《答耿奎》是宋代王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浮生飘泊委蓬蒿,
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
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
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
善人不鄙与华褒。

中文译文:
人生在世如同漂泊的蒲草,
辛劳无果却无法安享富贵。
心中学习古人的道理才感到愧疚,
自身虽然处于衰落的社会而突然得到了上升。

虽然我惭愧地从事着微薄的工作,
却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
从今以后,我会更加明白如何守持,
善良的人不会被小觑,而会被赞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纷繁的世事中的感慨和自省。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世如同飘泊的蒲草一般,辛勤劳作却很难获得封赏和安宁。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怀有对古人智慧和道德的崇敬,这让他感到愧疚。尽管他身处衰落的社会,却突然间得到了一些上升,这种转变让他感到意外。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利的厌弃和对纯粹精神追求的坚持。他宁愿以微薄的身份坚守自己的信念,也不愿妥协迎合时尚和权势。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明白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最后,他相信善良的人不会被轻视,而会被赞美和承认。

赏析:
《答耿奎》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追求和坚守。诗中的"浮生飘泊委蓬蒿"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以及作者对于纷繁世俗的厌倦和迷茫。他对古人的学问和智慧表示敬意,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作者通过"心学古人方有媿"表达了自己对于追随古人的道德标准的愧疚之情,认为自己身处衰落的社会却得到了一些上升,这种转变让他感到意外和迷惑。他用"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表达了自己宁愿以微薄的身份坚持信仰,也不愿妥协于时势和功利的态度。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善良人的赞美和尊重,认为善良的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到赏识和褒奖。整首诗词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展现了他对追求内心真实和道德高尚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伦理道德的追求。他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于现实世俗的厌倦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善良和真理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答耿奎读音参考

dá gěng kuí
答耿奎

fú shēng piāo bó wěi péng hāo, jǐng pì wú fēng gǎn tàn láo.
浮生飘泊委蓬蒿,汫澼无封敢叹劳。
xīn xué gǔ rén fāng yǒu kuì, shēn cóng shuāi sú hū wèi gāo.
心学古人方有媿,身从衰俗忽为高。
gǒu cán wǎng dào gàn dān shí, kěn wèi fēi shí ài yī máo.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mò xué cóng zī yì zhī shǒu, shàn rén bù bǐ yǔ huá bāo.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诗文推荐

天风变春和,昼日差夏永。门阑闭无事,燕雀去益静。纷翻诗书帙,弃散懒收整。时来就枕卧,复可取窥省。心恬逐物闲,亦阔与世屏。鲜鲜南山暖,秀色在修岭。苟嫌安...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扬。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於今已汗漫,更久将遡游。尝闻古...

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蒿藜入墙屋,尘垢变几架。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逢诗即废日,得客辄忘夜。积懒遂成性,习勤反如诈。几不类怠傲,愧耻将何谢。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敞两壁无尘疵。闲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

长江来何从,远自西极詹。中破蜀山流,始与巴水兼。川原日混合,泪射势益严。奔浑万里流,不自顷刻淹。骇如泻天来,急若赴海添。潮汐日往复,旦暮难安恬。攻冲气...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肉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