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后池上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朗读

竹户深扃满迳苔,芙蓉落尽晓地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余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译文及注释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是宋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竹户深扃满迳苔,
芙蓉落尽晓地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
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余韵断,
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
近岸相亲眼不猜。

诗意:
这是一首描绘池塘景色的诗词。八月十六日后,竹户深深闭着,小径上长满了青苔。芙蓉花已经凋谢,只有在清晨时分,花瓣在地上绽放。雨水多次倾泻,随风而去,秋天的光景一片片地进入我的视野。林中的蝉鸣声已经老去,余音渐渐断绝,而将要归巢的燕子却依然努力地回飞到屋檐下。沙鸥时不时地下降,知道人们的意思,近岸时才能真正亲眼看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静谧和凄美的池塘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变化的观察,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首句描绘了竹户深深关闭的景象,暗示着池塘的幽静和被遗忘的感觉。满地的青苔进一步增加了这种遗世独立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芙蓉花的凋谢,以及在清晨时分花瓣绽放的一瞬间,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的瞬间。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雨水的倾泻和秋天的光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种景象的变化使人感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接着,诗人以已老的林蝉和将要归巢的燕子作为形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变化。林蝉的余韵已经断绝,而燕子却努力地回飞到屋檐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对归属的渴望。

最后两句以沙鸥下降的动作为引子,表达了人们的心意只有近岸时才能真正理解。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亲近和真实的接触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凄美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唤起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产生感慨。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读音参考

bā yuè shí liù rì hòu chí shàng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

zhú hù shēn jiōng mǎn jìng tái, fú róng luò jǐn xiǎo dì kāi.
竹户深扃满迳苔,芙蓉落尽晓地开。
shù fān yǔ shì suí fēng qù, yī piàn qiū guāng rù zuò lái.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yǐ lǎo lín chán yú yùn duàn, jiāng guī yán yàn qiáng fēi huí.
已老林蝉余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shā ōu shí xià zhī rén yì, jìn àn xiāng qīn yǎn bù cāi.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李复诗文推荐

河鱼出龙门,云雷走平地。飞腾不上天,临流夜生子。生子子有神,怒风翻海水。长爪探阳乌,中原苦腥气。钳奴不耕作,扬鞭断其尾。黄犊养成斑,奔登邺城址。豹来抱...

束风吹园未曾出,隐几潜心读大易。低头不知客人门,但见开编时点笔。天开地辟日月明,四时变化万物成。伏义画卦混沌死,纷纷智巧凋元精。

三年去国苦飘零,满面风沙漫度春。白日驱车无住客,青山当路亦为尘。东经卤泽初迎雪,西出蒲关欲问津。何日投鞭寻旧隐,云间深访牧牛人。

乡农不寓兵,经费半非古。天下虽无事,禁虣必备武。浚郊开王畿,屹然根本固。钩陈拥帝居,百万环貔虎。军声潮海惊,牙帐屯云聚。临难责死力,温饱当有素。投身占...

东方牵牛西织女,饮犊弄机隔河渚。西风忽起怨夜长,相望盈盈不得语。走投上帝贷金钱,五云飞来结香軿。曳裾指露天榆冷。照影回身桂叶偏。银潢七月秋浪高,黄昏欲...

夔人耕山灰作土,散火满山龟卜雨。春日不知秋有饥,下种计粒手中数。七月八月旱天红,日脚散血龙似鼠。汙邪瓯窭高下荒,草根木皮何甘苦。蛮商奸利乘人急,缘江转...

植蒿不为栋,豢豚不成虎。本非英特姿,虽长何足数。男儿生堕地,便要立门户。谢凤炳有毛,羊豹兆于乳。探根咀其芽,已足知甘苦。吾党有侯生,高门映东鲁。翘然出...

天生神物非偶然,此龟不知今几年。世传一尾直百岁,计应生在晋魏前。长江不挂豫且网,得来佳处游林泉。穹然苍甲大如屋,欲负三山翔群仙。奇宫偶卦天地立,爻昼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