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

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朗读

九秋禾正熟,三日雨滂沱。
畎亩黄云失,沟塍白水多。
岂知民已病,犹苦赋重科。
父子难相保,流离可奈何。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译文及注释

《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是宋代释文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稻谷在九月的秋天正要成熟,但连续三天下着倾盆大雨。田间的稻穗被淹没在黄色的浓云中,田边的沟渠和田埂都被白色的水浪所淹没。谁能知道百姓已经生病,却还要忍受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科举。父子之间难以相互保护,流离失所的境遇又能如何应对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收获季节遭遇巨大洪水的困境。稻谷本应成熟,却被暴雨淹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诗人通过描写农田的情景,抒发了对百姓苦难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赏析:
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稻谷和洪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困境的感叹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稻熟象征着丰收和希望,但巨浸的洪水却将这一希望摧毁。诗中黄云和白水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灾害带来的痛苦和困境。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寄托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抒发了对百姓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忧虑。作者提到了赋重科繁的情况,这是指当时的赋税制度和科举制度对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作者通过描写父子难相保和流离失所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现实。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民困境的同情,传达出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绪。

这首诗词通过对农田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压力下所遭受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人民痛苦的同情。

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读音参考

dào shú ér zāo jù jìn yǐ shī shāng zhī
稻熟而遭巨浸以诗伤之

jiǔ qiū hé zhèng shú, sān rì yǔ pāng tuó.
九秋禾正熟,三日雨滂沱。
quǎn mǔ huáng yún shī, gōu chéng bái shuǐ duō.
畎亩黄云失,沟塍白水多。
qǐ zhī mín yǐ bìng, yóu kǔ fù zhòng kē.
岂知民已病,犹苦赋重科。
fù zǐ nán xiāng bǎo, liú lí kě nài hé.
父子难相保,流离可奈何。

释文珦诗文推荐

散逸羲皇上,风流晋宋间。金莲推寓直,玉笋竟虚班。名在方为重,身荣等是閒。知心千古月,耿耿照泉关。

忘情三十载,曾不厌顽疏。白石能同煮,青山亦共居。猨声依树乐,鸟影入云虚。闻道黄精熟,相呼又荷锄。

霜露变群物,游子难为情。吾亲隔重泉,奈此风叶声。

故人相别去,岁月良已深。人皆寄音书,我唯寄其心。心真无转移,音书有浮湛。所寄匪有它,但愿保斯谌。毋为威武屈,毋为富贵淫。与其常戚戚,不如自愔愔。但使吾...

端居念局促,聊复起行游。褰裳涉浅濑,随云陟高丘。时当孟夏月,嘉木清且稠。众鸟相和鸣,关关无时休。颇觉惬幽抱,遂尔忘丰忧。解衣坐磐石,濯足临长流。心空了...

危栏朝独倚,千里望中閒。旭日穿层浪,明霞际断山。京华襟带里,于越有无间。鼓枻知谁子,长歌去不还。

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首言年饥若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其间数事尽切已,具有本末非差讹。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

娟娟秋月照空床,行人东征未还乡。思如辘轳不断绝,千转万转萦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