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朗读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下载这首诗
(0)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译文及注释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之景,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人借用了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的场景,展示了离别的情景。诗人坐在鞍马上,沿着东门出发,向着未知的归宿漂流。诸多贤豪相继追送,为离别增添了无限的愁绪。夕阳映照在红色的岸边,水面上泛起了微弱的烟雾,营造了一种舒缓的氛围。薄宦的忧愁被遗忘,与酒一同沉醉在离别的情感中。

诗人在旅途中看到了古寺和高楼,月明下江上的吴县映照出一幅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团圆的感觉。南风吹拂着长廊,夏夜宛如凉爽的秋天。然而,这片美景只存在于梦中,诗人的心仍然渴望着西归。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归乡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绪,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祈盼。整首诗以离别、孤独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浓郁而深沉的情感色彩。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读音参考

dōng jīng fǔ xiàn zhū gōng yǔ qí wú qián lǐ qí xiāng sòng zhì bái mǎ sì sù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ān mǎ shàng dōng mén, péi huí rù gū zhōu.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xián háo xiāng zhuī sòng, jí zhào qiān lǐ liú.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chì àn luò rì zài, kōng bō wēi yān shōu.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báo huàn wàng jī kuò, zuì lái jí yān liú.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yuè míng jiàn gǔ sì, lín wài dēng gāo lóu.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nán fēng kāi cháng láng, xià yè rú liáng qiū.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jiāng yuè zhào wú xiàn, xī guī mèng zhōng yóu.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诗文推荐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双峰褐衣久,一磐白眉长。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