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朗读

璧池清秩访燕台,曾捧瀛洲札翰来。
今日二难俱大夜,当时三幅谩高才。
戏悲槐市便便笥,狂忆樟亭满满杯。
犹幸小兰同舍在,每因相见即衔哀。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怀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译文及注释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是罗隐写给同院的吴蜕的一首诗。这首诗情感深沉,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一些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友人吴蜕的思念之情。诗人曾经替吴蜕带来过来自瀛洲(指东海的海洲)的书信,而如今,诗人也面临着困扰和困惑,对未来感到迷茫。诗人提到了过去在樟亭共饮的情景,感慨万分。然而,诗人庆幸的是,他和吴蜕还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可以经常相聚并共同分享彼此的痛苦和哀愁。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璧池清秩访燕台,
曾捧瀛洲札翰来。
今日二难俱大夜,
当时三幅谩高才。
戏悲槐市便便笥,
狂忆樟亭满满杯。
犹幸小兰同舍在,
每因相见即衔哀。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时光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未知未来的焦虑。诗中也融入了一些对社交场景和饮酒作乐的描写,以及对艺术才华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词句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通过诗中寥寥数语,诗人成功地刻画出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和面临的困境。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困惑和焦虑,展示了诗人的感性和思考力。同时,诗中融入了一些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描写,以及对友谊和艺术才华的珍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逝去时光的思考和珍视,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叹。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读音参考

xiá rì gǎn huái yīn jì tóng yuàn wú tuì shí yí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

bì chí qīng zhì fǎng yàn tái, céng pěng yíng zhōu zhá hàn lái.
璧池清秩访燕台,曾捧瀛洲札翰来。
jīn rì èr nán jù dà yè,
今日二难俱大夜,
dāng shí sān fú mán gāo cái.
当时三幅谩高才。
xì bēi huái shì pián pián sì, kuáng yì zhāng tíng mǎn mǎn bēi.
戏悲槐市便便笥,狂忆樟亭满满杯。
yóu xìng xiǎo lán tóng shě zài, měi yīn xiāng jiàn jí xián āi.
犹幸小兰同舍在,每因相见即衔哀。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罗隐诗文推荐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柳色纵饶妆故国,水声何忍到扬州。乾坤有意终难会,黎庶无情岂自由。应笑秦皇用心错,谩驱神鬼海东头。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