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洲》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枇杷洲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周官敛珍味,汉苑结芳根。
何意荒洲上,犹余嘉树存。
犯寒花已发,迎暑实尤繁。
愿逐蒲萄使,离宫奉至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枇杷洲为背景,通过描绘洲上的景色和寓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官职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周官敛珍味,汉苑结芳根。这里指的是古代官员们收集珍贵食材和栽培花草的行为,暗示了洲上的丰富资源和美好景色。
接着,诗中问道:“何意荒洲上,犹余嘉树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为何选择枇杷洲的疑问,同时也强调了洲上依然存在着美丽的树木。
然后,诗中提到了“犯寒花已发,迎暑实尤繁。”这句话描绘了洲上的花朵在寒冷的季节中已经开放,而在炎热的夏季更加繁盛。这种景象象征着洲上的生机勃勃和繁荣。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逐蒲萄使,离宫奉至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成为负责采摘葡萄的官员,以此来奉献给至尊(指皇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枇杷洲的景色和寓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官职的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洲上的繁荣和生机。
周官敛珍味,汉苑结芳根。何意荒洲上,犹余嘉树存。犯寒花已发,迎暑实尤繁。愿逐蒲萄使,离宫奉至尊。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