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英英云,孤凰云中吟。
风吹五色羽,随此半山林。
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绿沉。
苦萁不致醉,鴞食予何心。
凰兮归去来,岐山有高吟。
雁荡英英云,孤凰云中吟。风吹五色羽,随此半山林。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绿沉。苦萁不致醉,鴞食予何心。凰兮归去来,岐山有高吟。
诗词:《古意二首送朱鹤阜》
雁荡英英云,
孤凰云中吟。
风吹五色羽,
随此半山林。
桐花作秋枯,
野桑空绿沉。
苦萁不致醉,
鴞食予何心。
凰兮归去来,
岐山有高吟。
中文译文:
满天飞翔的鸿雁在云端翱翔,
孤雄凤在云层中吟唱。
风吹拂五彩羽毛,
随着它飞过半山林。
桐花凋零成为秋天的凄凉景象,
野生桑树枝叶虚绿而低垂。
即使是苦草也不能使人陶醉,
猫头鹰吃掉了我的所思所想。
凤凰啊,你去了又回来,
岐山上有高亢激昂的吟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凤凰的寄托和思念之情。诗中以雁、凤、风、桐花、野桑、苦萁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自然画面。
诗的开篇,诗人描述了雁群在云中飞翔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雄伟。接着,孤雄凤在云层中吟唱,表达了诗人对凤凰高洁孤傲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五彩羽毛和半山林景象,通过风的吹拂,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五彩羽毛随风飘动,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而半山林的景象则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接下来,诗人以桐花和野桑的形象,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桐花凋零成为枯黄的景象,野桑树则显得绿意渐深而低垂。这一景象暗示了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消逝,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苦萁和猫头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和思念之情。苦萁象征着不愉快的事物,但即使是苦草也不能使人陶醉,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态度。而猫头鹰吃掉了诗人的所思所想,暗示了他内心的困惑和迷茫。
最后,诗人以凤凰的归去来兼具的形象,展示了对凤凰的思念和祈盼。岐山上高亢激昂的吟唱,象征着凤凰的高贵和灵动,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凤凰的形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融入其中,使诗词更具个人情感和哲理内涵。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细腻之美,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gǔ yì èr shǒu sòng zhū hè fù
古意二首送朱鹤阜
yàn dàng yīng yīng yún, gū huáng yún zhōng yín.
雁荡英英云,孤凰云中吟。
fēng chuī wǔ sè yǔ, suí cǐ bàn shān lín.
风吹五色羽,随此半山林。
tóng huā zuò qiū kū, yě sāng kōng lǜ chén.
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绿沉。
kǔ qí bù zhì zuì, xiāo shí yǔ hé xīn.
苦萁不致醉,鴞食予何心。
huáng xī guī qù lái, qí shān yǒu gāo yín.
凰兮归去来,岐山有高吟。
花下笑声微。莺喉高又低。怪穿花、粉蝶成围。唯有禅心清似水,相对坐,两忘机。莫道絮沾泥。狂风也解飞。恨残春、九十将归。回首阳台云缥缈,愁薄暮,雨霏霏。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艳...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梦枕初残,黄梁未熟,已换人间世。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
残花剩柳,正啼鹃声里,邮亭别馆。三叠阳关听未彻,手执离杯引满。政坐诸君,久烦老子,今日才萧散。翩然归去,故园绿树春晚。人世苍白浮云,自舒自卷,不入高人...
芙蓉城郭,有羽仙骑鹤,来从何处。曾拉茅君峰顶会,瑶佩随风吹去。玉笈偷开,青囊拾得,笑看人间世。藏身壶里,个中别有天地。共约手种蟠桃,缀花结实,已是三千...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使客将归。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破囊收贮,富有新诗。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洁已从来畏四知。民何幸,尽相安南里,乐业熙熙。谁知经界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