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湿·悼亡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春时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一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注释
①青衫湿:词牌名,此调体格多样,为双调。
②从教分付:一切都听任其安排。张元干《念奴娇》:“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③绿窗:指窗外绿景。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早雁初莺:是说春去秋来,形容时光流逝。
④领略:欣赏,晓悟。
⑤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世说新语》谓王羲之见杜宏治,叹曰:“面如凝脂,目如点漆,此真神仙中人。这里的‘漆灯’语出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⑥风飐(zhǎn):风吹之意。毛文锡《临江仙》:“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
⑦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
青衫湿·悼亡创作背景
这一首作于何年不详,纳兰性德与前妻卢氏伉俪情深,而卢氏早逝,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卢氏的早亡给纳兰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在纳兰的三百多首词中,这类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这首《青衫湿·悼亡》是其中的佳作,最为生动感人。
青衫湿·悼亡赏析
词题即点明悼亡主旨。“近来无限伤心事”,作者一开篇便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最近的无数伤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里,因为无处可以诉说,营造出了一种佳人早已离去,知己只有一人的孤独悲伤氛围。卢氏不但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红颜知己,纳兰为卢氏所题写的悼亡词数不胜数,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够写出情词中的哀婉,他是真的无法割舍对卢氏的一片情深。自然,卢氏是幸运的,她能够与纳兰真心相爱一场,死后,又能够被纳兰如此思念,封建社会里只怕少有女性能够像她这样幸运。但是活下来的纳兰,却是不幸的,他的伤痛,无人诉说。
“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与共,词人在傍晚时分就已开始为长夜而烦恼,满心愁怨堆积。“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纳兰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无济于事,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但是纳兰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思念,一想到从前,便要忍不住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莺,竟不知美人红泪。此处“红泪”一语双关,既写屋内蜡烛燃烧淌下红泪的实景,又写词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泪,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
下阕“当时”二字领起,词人回忆当年与妻子二人相亲相爱,而今皆为无常断送,生死相离,总辜负了当时的情意绵绵。结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词人化用唐人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诗句,写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见漆灯的火苗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便疑心是爱妻芳魂从泉下归来,于是痴痴地数星等待,与周邦彦《过秦淮》“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苟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可谓异曲同工。可以说是情深意远,耐人寻味。
词人对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青衫濕·悼亡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最近有太多的傷心事,我能與誰傾訴於這漫漫長夜?一切聽從命運的安排,早春時節,窗外綠影婆娑,大雁歸來,黃鶯歌舞,任憑淚流滿麵。
當年與你欣賞美景,如今卻喪失了,辜負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一陣風吹,明燈隨風搖動,我以為是你的魂魄回來了,罷了,我隻能癡情地數星等待。
注釋
①青衫濕:詞牌名,此調體格多樣,為雙調。
②從教分付:一切都聽任其安排。張元幹《念奴嬌》:“有誰伴我淒涼,除非分付,與杯中醽醁。”
③綠窗:指窗外綠景。紅淚:指傷離或死別的眼淚。早雁初鶯:是說春去秋來,形容時光流逝。
④領略:欣賞,曉悟。
⑤漆燈:燈明亮如漆謂之“漆燈”。《世說新語》謂王羲之見杜宏治,歎曰:“麵如凝脂,目如點漆,此真神仙中人。這裏的‘漆燈’語出唐李賀《南山田中行》:“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鬆花。”
⑥風颭(zhǎn):風吹之意。毛文錫《臨江仙》:“岸泊漁燈風颭碎,白蘋遠散濃香。”
⑦癡數春星:謂癡情地數著天上的星鬥。梁簡文帝《神山寺碑》:“澄明離日,照影春星。
青衫濕·悼亡創作背景
這一首作於何年不詳,納蘭性德與前妻盧氏伉儷情深,而盧氏早逝,卒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盧氏的早亡給納蘭的精神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於此後,寫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在納蘭的三百多首詞中,這類詞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這首《青衫濕·悼亡》是其中的佳作,最為生動感人。
青衫濕·悼亡賞析
詞題即點明悼亡主旨。“近來無限傷心事”,作者一開篇便寫出了自己內心的傷感,最近的無數傷心事,都隻得埋藏在自己心裏,因為無處可以訴說,營造出了一種佳人早已離去,知己隻有一人的孤獨悲傷氛圍。盧氏不但是納蘭的妻子,更是納蘭的紅顏知己,納蘭為盧氏所題寫的悼亡詞數不勝數,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夠寫出情詞中的哀婉,他是真的無法割舍對盧氏的一片情深。自然,盧氏是幸運的,她能夠與納蘭真心相愛一場,死後,又能夠被納蘭如此思念,封建社會裏隻怕少有女性能夠像她這樣幸運。但是活下來的納蘭,卻是不幸的,他的傷痛,無人訴說。
“誰與話長更”一句,以反問的語氣寫漫漫長夜,無人與共,詞人在傍晚時分就已開始為長夜而煩惱,滿心愁怨堆積。“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納蘭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無濟於事,生活還要繼續下去,但是納蘭就是無法控製自己內心的思念,一想到從前,便要忍不住淚如雨下,悲痛欲絕。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鶯,竟不知美人紅淚。此處“紅淚”一語雙關,既寫屋內蠟燭燃燒淌下紅淚的實景,又寫詞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淚,流露出詞人孤單落寞、鬱鬱寡歡的愁情。
下闋“當時”二字領起,詞人回憶當年與妻子二人相親相愛,而今皆為無常斷送,生死相離,總辜負了當時的情意綿綿。結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詞人化用唐人盧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詩句,寫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見漆燈的火苗被風吹得搖曳不定,便疑心是愛妻芳魂從泉下歸來,於是癡癡地數星等待,與周邦彥《過秦淮》“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苟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可謂異曲同工。可以說是情深意遠,耐人尋味。
詞人對亡妻的癡情,可歌可泣,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