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为问封姨翻译及注释
翻译
想问风神你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飓风,毕竟这不是江南的春天,有似锦的繁花,让你心生妒忌。看啊,狂风卷过。树叶尽被吹落,归巢的乌鸦认不出自己的栖所,画轴上垂下的纸带,也仿佛受惊的燕子,飘摇不定。上天为何不给忧伤的人一些怜悯,反而让这狂风催人憔悴。
刚刚在灯前昏睡过去,忽然被狂暴的风声惊醒。听了半晌风声,心内惆怅转为凄迷。我蓦然想到,远在故乡的爱人,此刻也正听狂风肆虐的声音,希望她的碧纱窗可以将狂风挡在外面,不要吹乱深翠色的画屏。烛光即将熄灭。她形单影只,魂魄仿佛飘在半空中,渺渺难寻,漫无目的地随着被风卷起,就像风中的花瓣与花香,身不由己,唯有任狂风蹂躏。
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⑵为问:犹相问、借问。封姨:风神。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风等。
⑶带垂:指帘幕丝带之类。惊燕:郑谷《题汝州从事厅》:“惊燕拂帘闲睡觉,落花沾砚会餐归。”
⑷一霎(shà):一瞬间。陈造《夜宿商卿家》:“蝶梦蘧蘧才一霎。”半饷:饷通“晌”,一会儿。韩愈《醉赠张秘书》“: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心如醉:《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⑸倩:乞求、恳求。碧纱:碧纱窗、绿色的窗户。
⑹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⑺离魂:指远游他乡的旅人。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⑻泊,通“薄”。轻微、少许之意。泊粉:即指少许的残花。
满江红·为问封姨赏析
这首词写塞上秋风排空卷地之景,抒发凄清无聊之情。
上片描绘出秋风瑟瑟,摧花落叶的情景,使人平添无限别恨和相思,无从排遣。而词中不是所谓的“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却要如此“排空卷地”、吹尽落叶。使弱小的鸦、燕无处可栖。故词首对封姨的“为问”,实表露出词人的怨恨口气,因此词人要怨恨“天公”为什么偏偏要令愁人无寐,而使人倍添憔悴。
下片四句说愁人在灯前刚刚睡去,却又被狂暴的风声搅醒,而耳听着片刻的风声,就令人心醉。乞请那碧纱窗和深翠的画屏以遮断狂风声,但在凄清残烛光影下,只剩下孤影摇曳,而离魂却“飘缈秋空里”,窗外“泊粉与飘香”也随风飘去。令人倍觉凄清伤情。
“真无谓”三个字,恰与首句的“问为”相应,结束了他内心自问自答的一个过程。他问封姨,只为问,问是他心里汩汩待流的愁怨找的一个出口,所以,容若表面上是描绘对封姨的怨恨,事实是借怨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与怀念,层层衬垫,宛转递进,要抒写之情更显得含婉动人,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此词构思纤巧细腻,词意模糊凄迷,借势欲扫尽人间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风,来衬托人世问情爱的脆弱和易受伤害,故词人借怨恨代表强暴力量的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由此层层衬垫,婉转入深,缠绵悱惆,使所抒写之情更为委婉动人。
满江红·为问封姨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纳兰随康熙帝巡幸关外,目睹了塞上秋风横卷之景,联想到亡妻卢氏,为了表达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之情,作下此词。
滿江紅·為問封姨翻譯及注釋
翻譯
想問風神你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颶風,畢竟這不是江南的春天,有似錦的繁花,讓你心生妒忌。看啊,狂風卷過。樹葉盡被吹落,歸巢的烏鴉認不出自己的棲所,畫軸上垂下的紙帶,也仿佛受驚的燕子,飄搖不定。上天為何不給憂傷的人一些憐憫,反而讓這狂風催人憔悴。
剛剛在燈前昏睡過去,忽然被狂暴的風聲驚醒。聽了半晌風聲,心內惆悵轉為淒迷。我驀然想到,遠在故鄉的愛人,此刻也正聽狂風肆虐的聲音,希望她的碧紗窗可以將狂風擋在外麵,不要吹亂深翠色的畫屏。燭光即將熄滅。她形單影隻,魂魄仿佛飄在半空中,渺渺難尋,漫無目的地隨著被風卷起,就像風中的花瓣與花香,身不由己,唯有任狂風蹂躪。
注釋
⑴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後片十句五平韻。
⑵為問:猶相問、借問。封姨:風神。詩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風等。
⑶帶垂:指簾幕絲帶之類。驚燕:鄭穀《題汝州從事廳》:“驚燕拂簾閑睡覺,落花沾硯會餐歸。”
⑷一霎(shà):一瞬間。陳造《夜宿商卿家》:“蝶夢蘧蘧才一霎。”半餉:餉通“晌”,一會兒。韓愈《醉贈張秘書》“: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心如醉:《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⑸倩:乞求、懇求。碧紗:碧紗窗、綠色的窗戶。
⑹隻影(zhī yǐng):謂孤獨無偶。
⑺離魂:指遠遊他鄉的旅人。飄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⑻泊,通“薄”。輕微、少許之意。泊粉:即指少許的殘花。
滿江紅·為問封姨賞析
這首詞寫塞上秋風排空卷地之景,抒發淒清無聊之情。
上片描繪出秋風瑟瑟,摧花落葉的情景,使人平添無限別恨和相思,無從排遣。而詞中不是所謂的“江南春好,妒花天氣”,卻要如此“排空卷地”、吹盡落葉。使弱小的鴉、燕無處可棲。故詞首對封姨的“為問”,實表露出詞人的怨恨口氣,因此詞人要怨恨“天公”為什麽偏偏要令愁人無寐,而使人倍添憔悴。
下片四句說愁人在燈前剛剛睡去,卻又被狂暴的風聲攪醒,而耳聽著片刻的風聲,就令人心醉。乞請那碧紗窗和深翠的畫屏以遮斷狂風聲,但在淒清殘燭光影下,隻剩下孤影搖曳,而離魂卻“飄緲秋空裏”,窗外“泊粉與飄香”也隨風飄去。令人倍覺淒清傷情。
“真無謂”三個字,恰與首句的“問為”相應,結束了他內心自問自答的一個過程。他問封姨,隻為問,問是他心裏汩汩待流的愁怨找的一個出口,所以,容若表麵上是描繪對封姨的怨恨,事實是借怨封姨表達了對亡妻的哀思與懷念,層層襯墊,宛轉遞進,要抒寫之情更顯得含婉動人,令人深深為之感動。
此詞構思纖巧細膩,詞意模糊淒迷,借勢欲掃盡人間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風,來襯托人世問情愛的脆弱和易受傷害,故詞人借怨恨代表強暴力量的封姨,表達了對亡妻的哀思和懷念,由此層層襯墊,婉轉入深,纏綿悱惆,使所抒寫之情更為委婉動人。
滿江紅·為問封姨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納蘭隨康熙帝巡幸關外,目睹了塞上秋風橫卷之景,聯想到亡妻盧氏,為了表達對亡妻的哀思和懷念之情,作下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