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翻译及注释
翻译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
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大:赞扬。平乎己:主动讲和。
庄王:即楚庄王。
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乘:登。堙:小土山。华元:宋国大夫。
易子:交换儿子。析骸:劈开尸骨。
柑马:给马嘴衔木棍。秣:喂。
情:说真话。
厄:困难。矜:怜悯 。
反:同“返”,返回。
曷:为什么。
区区:很小。
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宋人及楚人平读解
本篇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宋人及楚人平翻譯及注釋
翻譯
魯國以外的諸侯之間講和,《春秋》都不記載;這次楚宋兩國講和,為什麽破例記載呢?這是因為讚揚這次講和,出於兩國大夫的主動。為什麽要讚揚兩國大夫的主動?楚莊王圍攻宋國,軍隊隻剩下七天的口糧。吃完軍糧還不能取勝,就隻好回去了。於是派司馬子反登上土堙,窺探宋國都城的情況。宋國的華元也登上土堙,出來會見子反。子反說:“你們的情況如何?”華元說:“疲憊不堪啊!”子反說:“疲憊到什麽程度?”華元說:“交換孩子殺了吃,拆下屍骨燒火做飯。”子反說:“呀,很厲害啦,疲憊!我聽說,被圍困的軍隊,總是讓馬兒銜著木棍,不讓馬兒吃飽,隻牽出肥馬給客人看,你怎麽這樣對我吐露真情?”華元說:“我聽說:君子看見別人困難就憐憫他們,小人看見別人危難就幸災樂禍。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據實相告。”司馬子反說:“嗯,努力防守吧!我們也隻有七天的軍糧,吃完軍糧還不能取勝,就會撤軍了。”說罷,向華元拱手告別。
司馬子反回去見楚莊王。莊王說:“敵情如何?”司馬子反說:“疲憊不堪啊!交換孩子殺了吃,拆下屍骨燒火做飯。”莊王說:“呀,很厲害啦,疲憊!那麽,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馬子反說:“不行,我已告訴對方,我軍也隻有七天的口糧了。”莊王大怒:“我叫你去偵察敵情,你怎麽倒向對方泄露軍機?”司馬子反說:“小小一個宋國,尚且有不肯騙人的大臣,難道楚國就沒有嗎?因此我向對方說了實話。”莊王說:“嗯,那就算了吧!雖然軍糧不足,我還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馬子反說:“既然如此,就請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請求回去。”莊王說:“你丟下我回去,我和誰住在這兒呢?我也回去算了。”於是帶領全軍退出宋國。因此君子就讚揚兩大夫主動講和。他們都是大夫,怎麽《春秋》又隻稱之為“人”呢?這是含有貶低他們的意味。為什麽要貶低他們?因為他們私下講和,超越了自身的權限。
注釋
外平不書:指魯宣公十二年,楚莊王攻破鄭國,鄭伯求降,莊王與他講和的事。《春秋》中沒有記載。外,魯國之外的國家。平,講和。書,記載。
大:讚揚。平乎己:主動講和。
莊王:即楚莊王。
司馬子反:楚國大夫,掌管軍政。乘:登。堙:小土山。華元:宋國大夫。
易子:交換兒子。析骸:劈開屍骨。
柑馬:給馬嘴銜木棍。秣:喂。
情:說真話。
厄:困難。矜:憐憫 。
反:同“返”,返回。
曷:為什麽。
區區:很小。
舍而止:舊注說是築舍安營駐紮”,與當時情況不合。
平者在下:講和的人處在下位。
宋人及楚人平讀解
本篇解釋《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這六字,有褒有貶。褒揚華元和子反兩位大夫以誠相待主動講和,減輕了宋楚兩國的戰禍。貶的是兩人超越君權自作主張,背著國君講和。此例一開,君權就危險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戰爭的殘酷,通篇全用對話口氣,重複之中又有變化,頗為傳神。文章在於揭示所謂“春秋筆法”。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出自先秦公羊高的《宋人及楚人平》,诗句共9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zǐ jiàn rén zhī è zé jīn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