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翻译及注释
翻译
帝位如鹿奔于荒野草地之中,豪杰之士若逐飞起的蓬草一样穷追。
项王雄气盖过世界,双目明亮炯炯有神。
指挥八千人自江东而起,畏行于天下。
高祖被酒夜斩白帝子,风云叱咤进入关中之地。
两条龙不能并而跃起,天上五行之象也是这样。
楚王被消灭未得展雄图,汉王兴盛得以成就王霸之业。
手提宝剑平定天下,回归家乡纵酒击筑而高歌大风。
往昔君临广武,双方集结众兵欲以决一雌雄。
为天下而不顾家,如果你项王要烹我太公,也请你分一碗汤给我,我父亲也是你的父亲。
战争已过留下的只有古迹,当年战时军营的围墙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云气腾翔布列于阵前,腾腾杀气如长虹一样威吓。
平定祸乱属大圣人所为,浅骊而迂腐的儒士哪里能受此大任。
阮籍沉湎于酒中呼刘邦为竖子,这种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
身在曲折的黄河我抚掌而笑,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注释
⑴广武:古城名。《水经注》、《郡国志》:荥阳县有广武城,城在山上,汉所城也。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汉祖中胸处也。《后汉书注》:《西征记》曰: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其间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元和郡县志》:东广武、西广武二城,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在郑州荣泽县西二十里。汉高与项羽俱临广武而军,今东城有高坛,即是项羽坐太公于上以示汉军处。《一统志》:古战场,在开封府广武山下,即楚汉战处。
⑵秦鹿:用“逐鹿”典故。《史记》: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⑶气盖世:语出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⑷双瞳:传说项羽眼珠有两个瞳孔。《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
⑸呼吸:一呼即来的意思。《项羽本纪》:“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⑹赤精:刘邦感赤龙而生。《汉书》:“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应劭注:“高祖感赤龙而生。自谓赤帝之精。”陈子昂诗:“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⑺叱咤:发怒大喝。《史记索隐》:叱咤,发怒声。《通典》: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乃为秦地。至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关中记》曰:东自函关今弘农郡灵宝县界,西至陇关今汧阳郡汧源县界,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东西千余里。《史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⑻两龙:古以为天子是真龙,并世不能有二龙,两龙并世必然相斗。此指刘邦和项羽。
⑼五纬: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西京赋》:“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李善注:“五纬,五星也。”
⑽八极:指天下最边远的地方。高诱《淮南子注》:“八极,八方之极也。”
⑾歌大风: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回家乡,大宴家乡父老,酒酣,刘邦击筑而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⑿连兵:兵刃相连,指正面交锋。
⒀“分我”二句:《项羽本纪》: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王为高沮,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⒁拨乱:治平乱世。《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柞,成于汉家。”
⒂沉湎:沉思遥想。《淮南子》:“康乐沉湎。”高诱注:“沉湎,淫酒也。”《韩诗薛君章句》:“夫饮之礼: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谓之湎。竖子:”阮籍登古战场,曰刘乃“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⒃嗤嗤:嗤笑。阮嗣宗:即阮籍。《广韵》:“嗤,笑也。”《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鉴赏
这首诗借楚汉对峙的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阐述拨乱反正的经验,总结“拨乱属豪圣”的历史规律。诗人的见解与司马迁略同。但由于诗人不受儒家传统观念的约束,也能超脱世俗的功利观念,因而既肯定项羽刘邦的成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从天意、智力、功业结合分析,赞扬刘邦兼有豪杰和圣人的气质,指出只有这样的豪圣才能完成治平乱世统一天下的任务。这就比司马迁所说的论述显得透彻明确,而与阮籍鄙薄刘邦的观点根本相反,更无论同情项羽失败、嫌恶刘邦等偏见迂论。因此此诗的史论观点虽不免历史局限而拘于英雄史观及天命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独到的,杰出的,具有辩证精神。
此诗既具有叙事诗的结构,又充满抒情诗的实质。全诗叙述古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发诗人的情怀和感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提炼精美的语言,铸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错综而层次清楚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整体结构犹如乐府歌行,有头有尾,夹叙夹议,从秦亡开始,讲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当,层次分明。全诗分为两大段,前十四句为第一段,概述秦亡后的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后十六句为第二段,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相对峙的历史。前段基本采取叙述方式,后段基本采用评述方式。运用多种手法,通过鲜明形象,以完成整体结构,表达主题思想,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对历史的洞然见识,对诗歌艺术的卓然才能,构成了这首怀古诗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独特风格;也使它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情绪,具有抒情诗的实质。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之时,是在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之后。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翻譯及注釋
翻譯
帝位如鹿奔於荒野草地之中,豪傑之士若逐飛起的蓬草一樣窮追。
項王雄氣蓋過世界,雙目明亮炯炯有神。
指揮八千人自江東而起,畏行於天下。
高祖被酒夜斬白帝子,風雲叱吒進入關中之地。
兩條龍不能並而躍起,天上五行之象也是這樣。
楚王被消滅未得展雄圖,漢王興盛得以成就王霸之業。
手提寶劍平定天下,回歸家鄉縱酒擊築而高歌大風。
往昔君臨廣武,雙方集結眾兵欲以決一雌雄。
為天下而不顧家,如果你項王要烹我太公,也請你分一碗湯給我,我父親也是你的父親。
戰爭已過留下的隻有古跡,當年戰時軍營的圍牆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高祖如猛虎號嘯於洞壑,又如饑餓的雄鷺鳴叫於秋日高空。
雲氣騰翔布列於陣前,騰騰殺氣如長虹一樣威嚇。
平定禍亂屬大聖人所為,淺驪而迂腐的儒士哪裏能受此大任。
阮籍沉湎於酒中呼劉邦為豎子,這種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
身在曲折的黃河我撫掌而笑,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注釋
⑴廣武:古城名。《水經注》、《郡國誌》:滎陽縣有廣武城,城在山上,漢所城也。高祖與項羽臨絕澗對語,責羽十罪,羽射漢祖中胸處也。《後漢書注》:《西征記》曰:有三皇山,或謂三室山,山上有二城,東者曰東廣武,西者曰西廣武,各在一山頭,相去二百餘步,其間隔深澗,漢祖與項籍語處。《元和郡縣誌》:東廣武、西廣武二城,各在一山頭,相去二百餘步,在鄭州榮澤縣西二十裏。漢高與項羽俱臨廣武而軍,今東城有高壇,即是項羽坐太公於上以示漢軍處。《一統誌》:古戰場,在開封府廣武山下,即楚漢戰處。
⑵秦鹿:用“逐鹿”典故。《史記》: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⑶氣蓋世:語出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
⑷雙瞳:傳說項羽眼珠有兩個瞳孔。《史記·項羽本紀》:“聞項羽亦重瞳子。”
⑸呼吸:一呼即來的意思。《項羽本紀》:“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⑹赤精:劉邦感赤龍而生。《漢書》:“待詔夏賀良等言赤精子之讖。”應劭注:“高祖感赤龍而生。自謂赤帝之精。”陳子昂詩:“複聞赤精子,提劍入鹹京。”
⑺叱吒:發怒大喝。《史記索隱》:叱吒,發怒聲。《通典》:平王東遷洛邑,以岐、酆之地賜秦襄公,乃為秦地。至孝公,作為鹹陽,築冀闕,徙都之,故謂之秦川,亦曰關中地。《關中記》曰:東自函關今弘農郡靈寶縣界,西至隴關今汧陽郡汧源縣界,二關之間,謂之關中,東西千餘裏。《史記》: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⑻兩龍:古以為天子是真龍,並世不能有二龍,兩龍並世必然相鬥。此指劉邦和項羽。
⑼五緯: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西京賦》:“高祖之始入也,五緯相汁,以旅於東井。”李善注:“五緯,五星也。”
⑽八極:指天下最邊遠的地方。高誘《淮南子注》:“八極,八方之極也。”
⑾歌大風: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回家鄉,大宴家鄉父老,酒酣,劉邦擊築而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⑿連兵:兵刃相連,指正麵交鋒。
⒀“分我”二句:《項羽本紀》:漢王引兵渡河,複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項王為高沮,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隻益禍耳。”項王從之。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
⒁撥亂:治平亂世。《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柞,成於漢家。”
⒂沉湎:沉思遙想。《淮南子》:“康樂沉湎。”高誘注:“沉湎,淫酒也。”《韓詩薛君章句》:“夫飲之禮: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謂之湎。豎子:”阮籍登古戰場,曰劉乃“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⒃嗤嗤:嗤笑。阮嗣宗:即阮籍。《廣韻》:“嗤,笑也。”《三國誌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嚐登廣武,觀楚、漢戰處,乃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鑒賞
這首詩借楚漢對峙的古戰場遺跡,評論亂世英雄項羽、劉邦的成敗,闡述撥亂反正的經驗,總結“撥亂屬豪聖”的曆史規律。詩人的見解與司馬遷略同。但由於詩人不受儒家傳統觀念的約束,也能超脫世俗的功利觀念,因而既肯定項羽劉邦的成敗,又不以成敗論英雄,而從天意、智力、功業結合分析,讚揚劉邦兼有豪傑和聖人的氣質,指出隻有這樣的豪聖才能完成治平亂世統一天下的任務。這就比司馬遷所說的論述顯得透徹明確,而與阮籍鄙薄劉邦的觀點根本相反,更無論同情項羽失敗、嫌惡劉邦等偏見迂論。因此此詩的史論觀點雖不免曆史局限而拘於英雄史觀及天命論,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卻是獨到的,傑出的,具有辯證精神。
此詩既具有敘事詩的結構,又充滿抒情詩的實質。全詩敘述古跡有關的曆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發詩人的情懷和感觸,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提煉精美的語言,鑄成不同的藝術形象,錯綜而層次清楚地表達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整體結構猶如樂府歌行,有頭有尾,夾敘夾議,從秦亡開始,講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當,層次分明。全詩分為兩大段,前十四句為第一段,概述秦亡後的楚漢興亡成敗的曆史;後十六句為第二段,緬懷廣武古戰場楚漢相對峙的曆史。前段基本采取敘述方式,後段基本采用評述方式。運用多種手法,通過鮮明形象,以完成整體結構,表達主題思想,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的藝術特點。
對現實的超然態度,對曆史的洞然見識,對詩歌藝術的卓然才能,構成了這首懷古詩灑脫超逸、豪放豁達的獨特風格;也使它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情緒,具有抒情詩的實質。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詩人遊大梁(今河南開封一帶)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之時,是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新唐書》本傳)之後。